业务合同中的财税条款审核需重点关注以下六大核心要点,综合多个专业视角梳理如下:
一、金额与税率条款
价税分离与含税价约定需明确合同金额是否含税,区分不含税价、税额及税率,避免税率变动导致争议(如增值税调整需补充协议)。
复核金额计算准确性,确保正文与附件一致,大小写金额无差异。
税率适用匹配性根据交易类型(如销售货物13%、服务6%)核实税率是否合规,特别关注混合销售业务需拆分税率。
二、发票条款
发票类型与开具要求明确约定专票或普票类型,确保与业务性质一致(如广告服务不可使用行政事业收据)。
约定发票开具时间,避免提前开票占用资金或延迟影响挂账。
虚开风险防控加入“四流一致”(合同、资金、物流、发票)条款,规避虚开发票风险。
三、结算条款
支付方式与时间审核付款进度是否匹配项目进度(如分期付款比例与验收节点挂钩)。
优先采用银行转账,限制现金交易;外币结算需评估汇率风险。
违约与保证金条款设置发票延迟或不合规的违约责任(如赔偿税款损失+5%罚金)。
押金/保证金收据需注明合规开具方式。
四、税费承担条款
税负分配合规性明确税费承担方,避免约定“包税条款”导致额外成本(如代扣代缴税费需核算实际支出)。
税收优惠适用性关联交易、捐赠类合同需符合税法扣除要求(如公益性捐赠可抵税,非广告赞助不可抵)。
五、特殊事项条款
纳税义务时间关联性合同约定的交付、收款时间需与增值税/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匹配,避免提前或滞后申报风险。
价外费用界定明确代收款项性质(如代垫运费需符合“三条件”才可不计税),防止被认定为应税收入。
六、合规性与流程管控
内控与权限审核核对合同金额是否超预算,需特殊审批的预付/赊销条款是否合规。
确保签约主体资质合法(如供应商经营范围涵盖交易内容)。
印花税处理根据合同类型(如租赁、购销)选择正确税目,并在审批意见中标注。